三种基本政体
人类历史出现过无数中政体,但如果深加思考可以将其分为如下的三种基本政体:
- 君主制:君主一人掌权,多数人获益。
- 贵族制:少数人掌权,多数人获益。
- 共和制:多数人掌权,多数人获益。
三种基本政体腐败后的形式
柏拉图的哲学认为人类历经过的许多事,事实上在出现前已经有一个先念的概念存在于彼岸世界,但彼岸世界的所有事物都不是完美的,有缺陷的,是堕落的产物。人类生活最高理想是和彼岸世界的先进概念组合才能进入理想状态。现实和理想有差异,所以政体也是这样。每一种政体都对应着其腐败后的状态。
- 僭主制:僭主一人掌权,少数人获益。
- 寡头制:少数人掌权,少数人获益。
- 暴民制:多数人掌权,少数人获益。
僭主制的产生是由于
- 君主不再是为了公众利益而是为了一己私利进行统治时,君主制就会腐化成了僭主制
- 君权的没落,往往是由于血脉传承出现问题,例如后代能力底下或者没有后代,野心家通过政变或革命一人独享权力。
寡头制的产生是由于
精英贵族不再心系国家、公正清廉,而是中饱私囊、垄断官爵时,贵族制也就堕落成了寡头制。此时王室贵族不愿再归政于王,增大的利益矛盾导致贵族们各自分家,各自为政,各自霸占资源。
暴民制的产生是由于
大量公民不再为公众利益而联合执政,政权落到底层穷人手中,并专门用来为他们服务时,共和制就转化成暴民制。亚里士多德说:“暴民制是一群贫民掌权的统治”,在这种制度下,杀富济贫、平均主义、践踏法制成为普遍现象。
我认为每种政体都不完美,都各有优缺点。
执行效率来说:君主制 > 贵族制 > 共和制
对抗腐败的稳定性来说:共和制 > 贵族制 > 君主制
君主制,对君主要求极高。一旦君主才能不能胜任,就会发生腐败。但若君主贤能,由于效率最高,往往能迅速发展后平定四方。历史上即便是僭主制的君主,在中央集权的加持下,也能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建立了很多奇观。这是民主制不可想象的。
贵族制,既没有君主制那么不稳定,也比共和制的效率高一些。
共和制,要求社会中精英占比要大,否则极容易发生乌合之众效应,因为民主反应的是大多数人的平均智商。而大多数人往往是短视的,只看中自己眼前的利益。
政治体制间的相互转化
君主、贵族、共和三善制,僭主、寡头、民主三恶制;而这六种政治制度之间又有着混合过渡的制度,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的可能性,这是由其内部属性决定的。
例如君主制由于不稳定,极容易变为贵族制或僭主制。僭主制被消灭可能形成贵族制,寡头制,也可能成为共和制。若统治的好也可能成为新的君主。寡头在自己的土地常常成为新的君主。暴民制往往会被任一制度消灭。
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,一个地区需要有不同的制度。好的统治模式必然要以公众利益为导向。君主制、贵族制和共和制虽然存在差别,但它们所追求的都是维护公众利益,以至善、公正和美德为统治原则,所以并不存在哪种政体更好、哪种更坏。腐败是我们应当避免的,他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。阻碍社会的发展,产生混乱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