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“企业的价值等于剩余存在期内自由现金流的折现”,这是很多夹头文章都会引用的巴老的一句话。投资其实就是购买在未来能获取企业收益的权利,把企业在存续期内每个财务年度的收益现金流,分别折算到今天的价值,并进行加总,就可以用来估算企业的价值,根据这个价值再以一定的打折来买入,比如打6折,就相当于估算企业价值是1元,在0.6元时买入,就有了传说中的安全边际,也即相当于在买入的那一刻就确定了未来会有收益。这需要对企业的价值有较为明确的计算,目前的很多PE/PB指标都是静态指标或者说带有后视镜效应,需要估算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后,得到前瞻PE/PB才更有参考意义,所以对企业的价值估算重要性不言而喻

DCF(Discounted Cash Flow Method)公式

栖木
SCF:为股权现金流量
CEP:为权益资本成本
CEC:股权资本成本
PGR:永续增长率

DCF推导

现金流折现模型DCF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(当然你可以任意增加第一部分不同的阶段)

第一部分:
可以看作企业发展部分,这个时期的企业增速 > 折现率(或者初期小于而后大于)
对每年的自由现金流分别进行贴现,而后相加。

第二部分:永续经营部分
预测未来的现金流进行贴现,这个时期的企业增速 < 折现率(如果企业增速一直大于折现率,则企业永续经营,无限膨胀,不需要估值)

计算永续经营价值,需要有几个步骤:

(1) 以企业当前的财务报表为基准,计算当前的自由现金流量,可以用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,减去维持现有经营所需要投入的现金。
(2) 第t年的自由现金流=第t+1年的自由现金流/(1+折现率)
(3) 永续价值=自由现金流/(折现率-预测的后续现金流稳定增长率)
(4) 企业总价值=每年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+永续价值折现

计算示例选择老唐的《手把手教你读财报》:假设现在是年初,预计某企业今年底可产生自由现金流10亿元,预计5年内自由现金流的年增长率为15%,其后能保持3%的永续增长。若折现率取值为10%,企业价值如下表所示:
栖木
总体步骤就是先根据比较有把握的预计值,计算未来N年中(这里N=5),每年的折现值,再根据N年后的永续价值来计算永续价值的折现值,将前N年的折现值和永续价值的折现值相加,就得到企业的价值折现。这里最难理解的就是永续价值的计算,也即上表的倒数第3行的计算。
以下为本文核心部分,也即永续价值计算的推导过程。
栖木
将所有第N+1年之后的价值,折算为第N+1年的折现值,这样就有
栖木
栖木
栖木

至此,推理过程完毕,这里主要思路就是把第N+1年及其之后的所有自由现金流,折现到第N+1年,定义为永续价值,然后再将其折现到当前时点。这里面有几个数据比较具有主观性,比如i、d、N的选择,都会影响最终折现值的结果,所以这种估值方式算是提供了一个框架思路,但具体的使用还是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,以确定各指标的值


DCF应用注意事项

  1. 企业永续经营部分,为估值重点部分。而大多数行业为周期行业,企业是否能度过行业周期寒冬是个问题。若用平均增速进行贴现或许会高估。
  2. 这种方法不能反映企业灵活性所带来的收益,这个缺陷也决定了它不能适用于企业的战略领域。
  3. 折现率容易收到各方面政策经济变化,较难判断,可以将额外风险率如技术风险、行业政策风险,作为风险溢价加在折现率中。DCF对企业未来收益风险的判断至关重要,当企业未来收益的风险较高时,折现率也应较高,当未来收益的风险较低时,折现率也应较低。

文章永续部分From 雪球宽客型散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