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各种计算机语言之后,发现计算机语言从面向过程逐渐发展到面向对象。
我想,学习也应该以自身为对象,从输入到输出。
自然界很多知识深奥晦涩庞杂。
客观的讲,单一一个分支就足够一个普通人学到从生到死。
而每一个知识点逻辑上讲都很重要,常常掉入无穷无尽的知识的漩涡之中。
所以,我们学什么就比学重要的多。
怎么样选择学什么,或者从哪里开始学习?
以自身为对象考虑问题,就简单多了。
确定目标,围绕着学,就不会被各种问题吸引。
这样会产生一个小问题:在我们认知不足,思维不成熟的时候,你怎么能确定你的目标。
问题是,在我们小,不成熟的时候。我们需要那么多的诉求么?
就像你还是个性能很低的芯片。不能也不需要你处理只有超级计算机才可能解决的问题。
人永远不可能学到100%,只能无限接近这个极限。
毕业只是人为定了一个范围框架。
所以不需要你把所有的基础知识学习了才去学高级。
什么时候遇到了再去解决更合适。
这个过程像是你先造一艘简单的小舟,能动就行,你嫌他动的慢,修改一下外形,还慢加蒸汽机,还是不行,加燃油,再到核动能。
颜色很丑,没关系,反正颜色不耽误航行。慢慢的升级,等到了目的地,你或许就拥有一艘极佳的航母。
你没必要非得建好完美的航母再开始航行。
所以学习应该
输入-输出,again and again.
学到什么就要立马输出点什么,哪怕是最简单的知识。


